栏目导航
许学学人
研究成果
名人评许慎
文字研究

重温许慎 继承精神—《许慎文化研究》(叁)

1502416046241535.jpg

 许慎出生、治学、终老于河南漯河,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就在漯河写成,因此,许慎是河南漯河的骄傲,至今还在教诲着、影响着漯河的男女老少。漯河人民把许慎看作这座城市的名片。名片者,实之表;实,就是继承了许慎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弘扬,尤其是对汉字的热爱和学习。漯河市为弘扬汉字文化,传承许慎精神建造的“许慎文化园”已经成为漯河市的文化中心、市民所喜爱的文化乐园。

       许慎、许慎精神是一个近乎永恒的话题,因为古往今来的所有人,都是民族文化的传递者,其中优秀者以其创造精神与成果为无数代人在许多世纪中形成的传统增添新的成分。许慎,就是在中华文化传承中一个关键时期涌现出的一个巨大的波涛,一颗耀眼的星。

       综合范晔《后汉书·许慎传》和许冲《上〈说文解字〉表》二文,我们可以约略知道,许慎乃道、器兼治者。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以今天人们回顾历史的眼光来看,许慎一生所作的贡献中价值最为长久的,可能也是他最为中意的,还是《说文解字》。而《说文解字》,除了因说解文字时形音义一体互参,言有所据、承前启后,历千年检验而益显其可贵,集先进的工具性和可以验证的科学性于一体之外,还揭示了文字和语言的许多规律,或许更具有垂后的价值。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体现着各个民族的特性。许慎作《说文解字》既从经典中来,又为解读经典服务——他始终将语言文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对待。许慎在2000年前,以其对语言文字朴素的哲理认知和剖析,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

       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夫妇在1968年《历史的教训》中说:“一个人,无论他是如何光彩夺目或者见识广博,在他的有生之年,也不可能无所不知,但总是能对他所在社会的习惯和风俗作出明智的判断与取舍。因为这些习惯和风俗,是无数代人在许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智慧与经验的结晶。”他们所说的智慧与经验,其实就是文化的传统。中华文化的传统犹如长江、黄河,两汉文化是其中水面宽阔、波涛汹涌的一段,汉代的经学是这段大河的中流,而许慎则是在这中流中涌起的巨涛。他对儒家经典及其精神“明智的判断与取舍”化为独特的见解和对经典用字的扶正祛邪,实际上是增添到中华文化大河里的,如杜兰特夫妇所说的“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一部《说文解字》,不仅给了当时和后代一把打开古代文化的钥匙,而且在人生的价值、对学术意义的追求、治学应有的精神和治学方法等多方面都有着他留给我们的财富。《说文解字》作为解经的工具、经学的附庸,无意中与人类文化发展和其他民族的字典辞书走了一条相同的道路。这条路线就是,由解释经典开始;在对字词的诠释中包含着具有民族鲜明特色的哲理;其后逐渐拓展为全方位解释民族词语,几乎囊括了民族的全部知识;到这时,解释词语的工作遂由为保持与传承民族的核心内容,转变为记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利器。也就是从这时起,西方词典学输入中国,中国的词语解释逐渐离开自己的传统,并且影响了对古代文献的诠释。

       既然《说文解字》的历史功能如此,各个文明社会词语解释工作发展的大体情况如此,就向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不忘传统,全面把握民族经典的内容和哲思,尽可能地把握经典酝酿、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程;现代字典辞书的编纂者,则应努力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治“说文之学”,最好能有相当比例的学者做到义理与“小学”兼顾。诚如许慎给我们启示的那样,二者非但不是绝缘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彼此关联、互补互足的。全面继承许慎,就需要“专”而且“通”,二者相辅相成。学者各有所好,业有专攻。欲专,难矣;而欲通,或更不易。迨及百年以来,学者、学术一律按西方制度分类,于是专家多,通家少。我真诚希望,在文字、训诂、音韵、版本、校勘学界的年轻朋友中,既多多涌现杰出专家,也出现一些通家,这样,庶几若干年后,在中华民族特有的“小学”领域甚至经学、史学等领域或许能够诞生作为一个时代标记的大师。

       本文系作者在2015年第三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上开幕式讲话的整理修改稿。 

       (许嘉璐,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