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开笔礼
成人礼
乡射礼
成童礼

乡射礼简介

乡射礼盛行于先秦时期。每年春秋两季,各乡的行政长官乡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邀请当地的卿、大夫、士和学子,在州立学校中举行乡射礼。乡射礼的主持者,由一名德行卓著、尚未获得官爵的处士担任,称为"宾"。 射位设在堂上,箭靶称为"侯",设在堂正南方三十丈远的地方。侯的左前方有一曲圆形的皮制小屏,供报靶者藏身之用,称为"乏"。弓、箭、算筹以及各种射具陈设在西堂。乡射礼的核心活动是射手之间的三轮比射,称为"三番射"。每番比射,每位射手都以发射四支箭为限。
 
第一番射侧重于射的教练。
司射将挑选出来的六名州学弟子搭配成三组,分别称为上耦、次耦、下耦,即所谓"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司射先为三耦作射仪的示范:先将左足踩到射位符号上,面朝西,再扭头向南,注视靶心,志虑专一,再调整步武,最后开弓射箭。示范毕,上耦的两位射手上堂。按照司射的指教,上射先射,下射后射,如此轮流将各自的四支箭射完。接着,次耦、下耦上堂,如法比射。由于第一番射是习射,所以不管射中与否,都不计成绩。
 

 
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赛,要根据射箭的成绩分出胜负。
参加者除三耦之外,还有主人、宾、大夫和众宾。主人与宾配合为一耦,主人担任下射,以示谦敬;同理,身份较高的大夫,也都与士一一配合为耦。先由三耦比射。射手像第一番射那样,轮流开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工作人员要"释筭",就是放一支?筹到地上计数。三耦射毕,由宾与主人配合成的耦、大夫与士配合成的耦、众宾之耦先后上堂比射。比赛结果公布后,胜方射手要脱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护臂,手执拉紧弦的弓,表示能射。负方射手则穿上左衣袖,脱下扳指和护臂,将弓弦松开。各耦射手先后上堂,负方射手站着喝罚酒,然后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
 

 
第三番射的过程与二番射相同,只是增加了音乐伴奏。
乐工演奏《诗经·召南》中的《驺虞》,乐曲的节拍,演奏得均匀如一。只有应着鼓的节拍而射中靶心者,才抽出算筹计数;否则,即使射中也无效。第三番射的比赛结果公布后,各耦射手顺序上堂,负方射手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三番射至此结束。
 

 
旅酬是射礼的余兴节目,堂上堂下的宾客遍饮酬酒,音乐或间或合,歌奏不已,尽欢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