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2019年为全国第一大姓,人口约1.015亿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江浙、川贵、两湖次之。
一、说文解字
(《字解百家姓:王姓》视频)
王是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王部》解释说:“王,天下所归往也。”
(《字解百家姓:王姓》视频,《说文解字》王字释义)
天下都归顺向往的的人就是王,也就是古代最高统治者。先秦时期天子、诸侯皆称王。秦汉以后,王成为最高封爵。《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王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字解百家姓:王姓》视频,“王”情景示意图)
王后来引申为动词“称王”,读wàng。
(《字解百家姓:王姓》视频,王的动词用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古时庖牺氏称王天下的时候,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的地理形状,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开始创作八卦,成为文字的起源之一。
(《字解百家姓:王姓》视频,庖牺氏造字情景示意图)
王的甲骨文字形最初为倒头的斧钺形,上一横为斧钺柄,下面是斧钺头。斧钺在古时候象征着王权。有的字形在其上加了一横;有的字形又把下方的斧钺头写成一竖,为后来字形所承袭。
(《字解百家姓:王姓》视频,王字字形演变)
“王”的小篆字形与“玉”非常相近:“王”字三横等长,中间一横偏上。而“玉”字上中下三横不仅等长,而且等距。为了区分这两个字,就在“玉”字右下加了一点,成为现在的玉字。王则写成了三横等距。
(《字解百家姓:王姓》视频,“王”与“玉”字形比较)
许慎解释王字还言: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字解百家姓:王姓》视频,《说文解字》王字释义补充)
二、姓氏溯源
王氏不仅发源很早,还具有庞大的支系。我们今天熟知的王的意义是君主,王氏大多来自于上古时代的帝王世家,郑樵《氏族略》把王氏列为以爵为氏的典型姓氏。
最早的王氏来自于商代比干后人,以爵为氏。前面孙姓我们已经讲过比干的故事,比干被纣王迫害致死,他的一部分后人因为比干原来是商朝王子,就以其爵位“王”为氏。
(比干像)
周王室发源了多支王氏,是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王姓的祖先。一支是东周时期,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史书常作王子乔)引经据典,指出父亲以壅堵的方式解决谷、洛二水泛滥不可行,结果被废为庶人。他的儿子宗敬担任司徒之官,当时的人因为他们出身周朝王室,就称为“王家”,这支后人就以王为氏。不过,被废的王子乔却成了古代仙传文学的经典人物,《列仙传》记载他时常吹笙作凤凰鸣,仙游伊洛之间,还乘坐白鹤到了缑(gōu)氏山头成仙,人称 “王子登仙”,后人就在缑氏山下为其立祠。
(王子乔骑鹤吹笙图)
一支是周武王弟毕公高被分封到毕国,他的后裔毕万到晋国担任司徒,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分封到魏地。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出现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汉朝建立之后,朝廷寻访到信陵君后人魏卑子,封为兰陵君。因为他是帝王后代,其族被称“王家”,也以王为氏。
(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代时,原齐国王室以爵改氏。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逃亡齐国,他的后代改为田氏,还取代姜姓成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秦代末年,项羽分封先代贵族,就把原来齐国王室后裔田安封为济北王。项羽被刘邦打败之后,刘邦建立汉朝,取消了田安的王位与封地,田安后人就改成王姓。
(项羽分封诸侯,中有济北王田安)
历史上,还有多种改姓王氏的情形。一、赐姓。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原来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后代嘉为了迎合王莽,进献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王莽很是高兴,赐姓为王。
(王莽像)
二、收养改姓。东汉到五代期间,汉族几个其他姓氏,如刘、蒋、甘等,因被王姓人家收养,改姓为王。《续通志》就记载一个名叫王宗佶的人本来姓甘,被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收养,就跟随王建姓王。
(永陵出土前蜀王建塑像)
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庞大的王姓也汇聚了不少少数民族,如汉代的匈奴族;汉晋时的羯族;西羌的钳耳姓;南北朝高丽人拓王氏;北魏鲜卑族可频氏、乌丸氏,休官族;唐代居住营州的高丽人改姓;唐代西域的月氏人、回纥人;北宋的契丹人、西夏党项人;金朝的完颜氏、耶律氏,元代的蒙古人,满清的完颜氏,伊喇氏等。他们的突出特点是改姓的大多是原政权王室成员,改姓后居住在我国北方地区,这也造成了现在我国北方王姓远超南方的布局。
(京剧表演艺术家新艳秋,原名王玉华,满族,即满族王姓)
汉代之前的王氏流传基本有序可循,比干一支的子孙一直在河南地区生活,形成汲郡王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周太子晋的一支初期生活在河南洛阳一带,迁移之后形成了山东琅琊王氏和山西太原王氏。田安一支王氏居住在山东潍坊、青州。隋唐时,王姓向各地迁移加速,原来居住河南的王审知南迁福建,五代十国时建立闽国。明代,抽调福建王姓移居琉球,福建王姓还进入台湾。清代海禁大开之后,东南沿海王姓随之去往东南亚诸国。
(海外王姓,王力宏)
王姓郡望主要有太原郡、琅琊郡、北海郡、东海郡、高平郡、京兆郡等。其中,琅琊王氏在东晋是显著世族,书法家王羲之就是此郡望。太原王氏在唐代列入“五姓七族”,诗人王维就是太原王氏。除与郡望同名外,王姓堂号还有三槐堂、半仙堂、玉冰堂等。三槐堂来自北宋王祐,《能改斋漫录》记载他曾在庭院中种植三棵槐树,并说自己后世必然有能担任三公的子孙。他的预言果然成真,其子就是宰相王旦。
(王旦像)
三、名人典故
古往今来,王姓都是显著大姓,名人很难列举穷尽。古代名人有帝王:新朝王莽,隋末军阀王世充,前蜀皇帝王建;名将:秦国王翦、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王霸,唐代王忠嗣;名臣:东汉王允、王朗,东晋王敦、王导,宋代王祜、王旦;思想家:东汉《论衡》作者王充,明代心学王守仁;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唐代诗人王勃、王维、王昌龄,宋代王巩、王安石,《三字经》作者王应麟。
(南薰殿旧藏王安石画像)
“元曲四大家”之一王实甫、诗人王冕,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清代王士祯;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画家:宋代王诜,“元四家”之一王蒙;女性:王昭君;道家全真教创建者:王重阳等。
(明代仇英《昭君出塞图》)
王氏有宗族楹联是“阳明学术;逸少风流”,下联“逸少”是书圣王羲之的字。鲁迅先生曾以“魏晋风度”(又作“魏晋风流”)形容王羲之所在的魏晋时代名士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所谓“逸少风流”显然是王羲之名士风范之概括。
(明代钱榖《兰亭修禊图》局部)
《世说新语》记载,王羲之少年时代,太傅郗鉴派使者到王家,说要在王家寻找一个女婿。王家主人丞相王导让使者到东厢房随意挑选。使者回去之后,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几位儿郎都很好,听说我去选女婿,都表现得矜持庄重。只有一个儿郎坦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郗鉴说这个最好。又派人去打听,原来这人就是王羲之,于是便把女儿嫁给他。这就是王羲之“东床坦腹”的故事,自此,“东床”一词就专门用来表示女婿。
(元代钱选《王羲之观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