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园区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报道
视频中心

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与精神[ 2017-09-29

B20150427004-zx11_副本

朱小健

  

        □演讲人:朱小健

  ■演讲人简介:

  朱小健先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等。研究方向为训诂学理论、训诂学史、《说文解字》研究等。主编、参编《汉字标准字典》、《中华字典》、《二十四史全译》等辞书、教材、古籍译著、论文集十余种。

 

  ■编者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今天仍然是我们文化生活的焦点。而要传承发展好汉字,学习、解释、理解必不可少。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千百年来为人称颂,在朱小健教授的讲述和分析中,解说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

 

  ■阅读提示:

  □说字是要分析一个形体的意义,这也需要关注形体和意义的关系。

  □许慎怎么样才能够完成这样一项解释汉字的工作呢?这需要对世事万物的关注,需要追究精神、探究精神。

  □我们要通过解说汉字来器道兼修,过去解说汉字往往都着眼于“器”,着眼于一个字的形体、意义来解释,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道”。

 

B20150427003-zx11

 

  汉字的可说解性

 

  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和精神。说解汉字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汉字既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又跟文化相互作用,解说就是一种作用。“习与性成”,这是《尚书》里面的话,使用、传承,并且能够对汉字进行解释,是中华民族独具的一种智慧和文化。怎么传承?就是要分析、认识、理解、把握、运用每一个汉字形体所蕴含的意义、理念和价值观。而意义、理念和价值观的把握需要通过解说来完成。

 

  首先我们来看汉字的可说解性,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汉字和文字;第二,造字和说字,说字就是解释。

 

  文字是什么呢?文字是人类创制的,通过视觉完成的,与语言相适应的,记录、贮存、交流思想的符号工具。首先,文字需要通过视觉意象来表达,要把意义放在形体里面,这才是它的本质。假如一个形体不能让人们通过视觉直接获得意义的话,就不是我们这里说的文字。第二,通过形体来表达意义是一种智慧,它首先需要知道客观事物,然后要能把握和抽象出形象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我们看这个字,是“牛”。还有另外一个字,是“羊”,跟“牛”有什么区别呢?角的方向有区别。造出这样两个字需要我们认识牛、认识羊,把握牛和羊的形象,同时还要对其最主要的特征进行抽取和表达。汉字形义之间的关联具有客观性,比如刚才那两个甲骨文牛角和羊角的方向。但是,把某个形体赋予某种意义又带有主观性,所以文字和语言都不是纯客观的东西,它是人的文化活动,加进了人的理念。同时,这些字形都有一种通过简单形体来表达丰富内涵的联想性。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体会到,这跟我们文化的包容性和综合性是相关的。所以,汉字是真正的文字,它的本质是记忆思维、交流意图、传承文化,它需要通过形体来完成这些工作。它的价值体现在让我们认识到创制者的形象思维,通过形体和意义之间的关联使人们传递信息、完成交际。

 

  我们今天要讲说文解字的事情,说文解字就是解读汉字。解读汉字首先需要还原理据,也就是为什么用这个形体来表达这个意义,还原它里面所包含的理念和思维模式。有人认为用形体来表达意义就是图画,其实不是。过去我们说图画跟文字的区别在于文字有固定的读音,那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文字把形体、概念和意义结合在一起了。汉字沿用至今,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除了汉字与汉语的适宜性有关外,我想,它跟我们的思维习惯和精神追求是有关系的。

 

  现在我们说一下造字和说字。造字和说字是两种紧密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智慧。相关,是因为造字的时候想的是怎么通过这个形体表达意义,因此会关注形体和意义的关系;说字是要分析一个形体的意义,这也需要关注形体和意义的关系。

 

  二者又有什么不同呢?造字,是把一个意义放到一个形体里面去,赋义于形,这个时候追求的是“最好让人一看就明白”,这叫“易知”;最好简单几笔就能够表达丰富的意义,可以叫做“多容”;当你用这个形体来表达意义的时候,能够让对方的理解跟你相同,这叫“一致”。还有“简明”,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一看就明白,一个是跟另外的有区别;“多用有别”,一个字可能包含有非常多的用法,这些用法之所以能共用一形,是通过上下文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加以区别;“组合生新”,通过多个部件的组合来表达新的意义;“寓义于关系”,比如“暮”字,是太阳和草丛组成的字,我们关注的是太阳吗?不是。我们关注的是草吗?不是。我们关注的是草和太阳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也是中华民族思维模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华民族对关系非常重视,非常敏感。我们有时候觉得关系是个贬义词,其实不是。比如儒家学说的根基《论语》讲与人为善,就是处理关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和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说字不一样,它是要还原理据,因此追求的主要是以下几点:“揣测合理”,古代造字的人已经不在了,后人用字必须要揣测这个形体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这种揣测要合理;“验证合规”,说字需要验证,验证是有规则的;“归纳规律”,揣测和验证最后是要得到规律的,用规律来统帅整个汉字系统;“表述清晰”,说字要说清楚,表述要尽可能清晰;“探本理流”,不但要找到源头,还要看到它的发展、流变;“以简驭繁”,解说汉字不能无穷无尽地讲,还是要抓住它的主要特征。比如说“羊”字,我们可以看到小篆和甲骨文之间的演变痕迹,跟今天的“羊”也很像。但我们看看许慎的解释:“羊,祥也。”羊就是祥,是吉祥。说是动物,我们能够理解,你把它说成吉祥合适吗?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羊跟吉祥紧密相关的事情还少吗?比如三羊开泰,写成阴阳的阳和这个羊的都有。《说文解字》里包含了许慎的观念,这些观念有可能跟甲骨文的形体不完全一样,有可能跟我们今天的认识有区别,但是它们反映了我们先民的思维和汉字赋义于形的做法。

 

B20150427005-zx11_副本

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汉字大道

 

  许慎怎样说解汉字

 

  接下来我们讲讲许慎是怎样说解汉字的,包括内容、智慧和精神这三个方面。

 

  关于说解汉字的内容,许慎大概完成了这么几项:

 

  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到《史记》、《汉书》,就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

 

  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

 

  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540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是道的发端。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

 

  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比如我们看“雨”部,第一个是“雨”,接下来就是“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霜”。我们可以看到,“雪”是在“雷”声震动之后讲的,从冬天的“雪”到春天下雨,即“霝”,到夏天的“露”,到秋天的“霜”,有其排列顺序。

 

  理据体察,是对字义的体会和说明。比如“人”,许慎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荀子曾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可见,“天地之性最贵”不是许慎的发明,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然,它也经过了许慎的选择。

 

  第四,文字之证。许慎解释、分析、探索和体察古人造字的道理,再把这种道理通过他的证据给我们证实,告诉我们它是必然的、准确的。比如“儒”这个字,许慎解释说是“柔”,为什么呢?它从“需”声,“需”有柔的意思,比如糯米的“糯”,相濡以沫的“濡”。但是,你要以为这就是“儒”的特征,恐怕不够。“需”,许慎解释为:“頁也。遇雨不进,止頁也。”“需”是《易经》的一卦,许慎引用《易经》的话“云上于天,需。”说明“需”是等待的意思。云出来之后,你别着急走,忍一忍,等雨下完了再走。这里面就有柔的含义。但是,它也有刚的一面,“需”不是不出去,还是要出去,出去是必达的,所以它是柔中有刚。通过“需”让我们联系到“儒”,柔刚并济才是“儒”的本质特征。

 

  除了内容,许慎《说文解字》的智慧,体现在他说解汉字时用到的三个主要办法:互训、义界、推因。

 

  互训,就是用两个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字相互解释。这样一种相互解释的办法反映了许慎(当然他继承了前人的认识)对字与字之间的同义关系的认识。正因为两个字之间有同义的关系,抓住了其中一个就可以去推知另外一个,这是类推的能力,是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能力。比如《说文解字》里说“珍,宝也”,反过来也说“宝,珍也”,这两个字互相解释,意思是一样的。当然,它们之间其实是有区别的。我们都知道,“珍”着眼于东西少,“宝”着眼于东西贵重。但许慎用它们相互解释,他抓取的是什么?是它们之间共同的东西,通过已知推测未知,用大家都知道的解释那些只有个别人知道的,用今天我们明白的来解释我们过往已经生疏了的。这种直接的解释适合我们学习语言、掌握字义类推的能力,跟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性相适应。

 

  义界,就是下定义,用一串词、一句话来说明字义、词义。因此,它反映了下定义的人对事物概念特征的认识和对不同事物之间区别的认识,体现了人类考察客观世界的一种辨析的能力。刚刚说“珍”和“宝”的区别看不到了,怎么办呢?就要靠义界。义界需要抓住被解释对象的主要特征,用最精炼、鲜明乃至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比如说“口”,“口”是什么呢?许慎说是“人所以言食也”,“口”是人体的一个器官,用来说话、进食,就做这两件事,非常清楚,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区别于其他的东西。

 

  推因,就是用声音相同、相近的字词来解释,它反映了人们对于词义和声音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先辈把握世界的联想和创造能力。推因首先可以说明字词的意义怎么来的。比如“祼”,左半边是“示”。有“示”的字都跟祭祀有关系,这种祭祀最主要的程序就是把酒舀起来以后,浇灌到竖在地上的茅草束上,茅草就把酒吸进去了,叫“缩酒”,就是祭祀对象享受了,叫做祼祭,念guàn。当许慎用“灌”字来解释“祼”的时候,他实际上是说,“祼”就是来自于祼祭仪式中浇灌的“灌”。推因还可以描写字词派生出来的一系列词的意义是怎么来的,并揭示出古人的一些思维观念。比如说“婚”,许慎说“妇家也,娶妇以昏时”,指古人结婚是在傍晚,黄昏的“昏”是“婚”的意义来源。

 

  互训用两个词相互解释,解决了一个字像什么的问题;义界区别了词义,解决了这个词、这个字是什么的问题;推因找到了根,解决了一个字词为什么是这个含义的问题。三者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于字词创造、分析、解说的体系,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先辈的智慧。

 

  关于许慎说文解字所体现的精神,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从许慎说文解字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看到他在传承中华文化。第二,对他身处的时代的思考和对那个时代学术的把握。第三,对世事万物的关注。我们刚才讲了汉字具有可说解性,也讲了许慎解释汉字的原因,就是要传承文化。但是,我们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许慎怎么样才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呢?这需要对世事万物的关注,需要追究精神、探究精神。也就是习总书记说的,中华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一个最深厚的滋养就是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精神追求。一个人对世事万物失去兴趣,坐在车上经过漯河、经过新郑闭着眼睛睡觉,外面有什么都不去看,这跟我们对生活、对周边、对一切充满了兴趣是两个不同的境界。许慎是后面这个境界,有这个境界,他完成了这样的工作。第四,解释的目的在于应用,许慎所有的解释工作都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是为了应用。他的儿子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里面说“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说明许慎作《说文》是要为当时的社会服务的。比如,酒池肉林非常不好,但是酒真的那么坏吗?许慎说“酒”从声音上说就是“就”,也是“造”,“就”和“造”在古代的发音是接近的。什么叫“就”呢?“就人性之善恶”。很简单,朋友来了有好酒,是应该的,这是礼仪。但酒池肉林就不对了,是腐败。所以它是由人性决定的,而不是酒来决定的。但是酒确实有引导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当你善的时候它引导你的善,你恶的时候引导你的恶。许慎还讲了“酣”和“酖”,酣是“酒乐”,酖是“乐酒”。我们今天喝酒把自己喝乐了是“酣”,但是如果把自己喝成乐酒了,酗酒了,这就“酖”了,“酖”就是毒害,就是耽误,所以我们要酒乐,不要乐酒。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许慎说文解字的意义和价值

 

  许慎说解汉字的意义我觉得起码有三个:一是开了小学,为中国语言文字学奠定了基础;二是明思维,通过他对汉字的分析、解释,使得我们的思维方式既能够被感受,又可以被解说、被理解;三是传文化,让中华文明借助解释传承不绝。因为文明可以自明,也要他明,加以解释。比如子贡问孔子,有一个我们要奉行一辈子的字吗?孔子说,有啊!“其恕也”。孔子接着又说了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对“恕”进行了解释。可见,解释是传承的重要方面。

 

  那么,许慎字学在当下有什么价值呢?

 

  第一,我们要学习许慎的文化担当。在那个时代,那么多学人中只有一个许慎,他有一种文化的担当。我们要关注、参与、构成、改变我们自身所在的环境、社会、文化。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的青年学生,要有这份担当,我们要有探究的精神,实事求是,对于已知的要去阐释,不了解的要继续探究。

 

  第二,我们可以借鉴许慎说文解字的方法来考察汉字,加深对它产生过程、相关含义和包含理念的理解。比如“孝”,《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是赡养父母,今天谁都明白。老是什么呢?甲骨文是一个侧面的拄着拐杖的老人。《说文》讲的是小篆,到了小篆,老底下那个拐杖被省掉了,省掉以后谁来了呢?是“子”,子替代了拐杖去支撑着这个老,就形成了孝,所以叫“承老”。过去讲“善事父母”,就认为“承”只是支撑赡养父母,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承”还有另外的一个意思,是传承。什么叫做孝?要传承父辈的文化文明这才叫孝,所以《论语》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才是孝。孝是仁之本,仁又是儒家的一个核心的概念。《尚书·文侯之命》有一句话叫“追孝于前文人”,这个追孝就是追法、效法前文人,所以“孝”有效法的意思。“孝”与“效”、“教”、“学”、“觉”等字的核心义素,是人从个体生物成长为社会成员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模仿成人、敬重经验、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把握规律、协调环境。因而孝的理念蕴含有仿效、尊重、理解、求善、传承、秩序等要素。通过对这个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许慎解释汉字对我们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总之,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分享、重新看一看许慎解说汉字的智慧和精神。我们要通过解说汉字来器道兼修,过去解说汉字往往都着眼于“器”,着眼于一个字的形体、意义来解释,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道”。汉字的解释里面有智慧,有精神,有我们民族的魂,所以我们要弘扬许慎精神,传承中华文化